男子体检血抽出2L油浆,一个明智决定救了他发表时间:2021-11-16 19:53 新闻中的王先生今年33岁,5年前体重已达274斤,还查出了脂肪肝。据介绍,王先生平时喜欢大鱼大肉,最爱炸鸡;经常不吃早饭,爱吃宵夜。之前便有经常性的上腹部疼痛,于是他做了一个现在看来尤为明智的决定:到医院检查并切胃减重。11月15日,医生在他的血液中透析出了足足2升油浆,令人震惊。 “油浆”,图源:潇湘晨报 此次,王先生上腹部疼痛表明其胰腺出现了炎症,不采取措施,很可能发展为胰腺炎。 什么是胰腺炎 胰腺,是人体的第二大消化腺,主要分泌胰液,消化食物。它位于中腹部偏左,大部分处于胃的后面。胰腺出现炎症反应时,例如急性胰腺炎,会表现出中上腹偏左部位的疼痛,与文中王先生的“上腹部疼痛”反应相似。 好比胃液分泌过多,会自身“消化”,出现胃溃疡。胰腺分泌胰液,也有出现自身消化作用的时候。例如,胰腺旁边的胆囊结石把胰液正常流出的口堵塞了,胰液开始充满胰腺组织甚至其周围组织,渐渐“消化”这些组织……腹痛、出血等也就出现了。 那么,胰腺炎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这几类都是: A.长期酗酒的人(国外最常见) B.胆结石患者(国内最常见)和胆道感染患者 C.高脂血症患者 D.不良饮食习惯,经常性暴饮暴食的人等 显而易见,像王先生这样养成了不爱早饭爱宵夜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属于胰腺炎的高危人群。 脂肪肝不是肥胖人群“专有” 另外,王先生还查出了脂肪肝。 近年10来,我国脂肪肝患者从18% 跃升到29.2%[1],脂肪肝患者已超2亿。脂肪肝(通常指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简单来说,是肝细胞内堆积了过多的脂肪。肝脏是人体脂质代谢的中心器官,代谢失调,脂肪就容易积聚,进而形成脂肪肝。 目前认为,肥胖、酒精、减重过快、营养不良和糖尿病等因素与脂肪肝的形成关系紧密。肥胖者得了脂肪肝,我们可能觉得合理,但“瘦子”也有脂肪肝却让人意外。其实,营养不良的人常常缺乏蛋白质,例如载脂蛋白等,甘油三酯、胆固醇等难溶于血的脂类无法与之结合,进入血液代谢,从而积聚,形成脂肪肝。 同时,脂肪肝的危害不局限于肝脏。越来越多研究显示,脂肪肝可能是多系统疾病,会引起全身并发症,涉及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结直肠癌等。 健康体检,定期筛查 虽然之前王先生出现疼痛未及时就诊,但幸好后来到正规医院检查,“揪出”病因,并进行合理诊治,现已慢慢恢复健康。可见,早期进行合理筛查、健康体检是很重要的。那王先生除了常规的抽血化验、肝功能检查,还可能做了哪些检查呢? 超声 在中国,大部分脂肪肝是由超声发现的。除了这个检查手段,肝脏的组织活检、液体活检等方法也可以筛查肝脏病变。胰腺B超同理。 CT 腹部的CT检查,能直观地发现胰腺炎或其他胰腺病变的情况。CT也是检查肝脏比较常用的方法。 肝脏没有痛觉,所以早期出现病变难以察觉,例如脂肪肝。但如果放任不管,从脂肪肝发展到肝硬化、肝癌,可就后悔莫及了。脂肪肝没有特效药,但它是可逆转的,减肥对它非常管用。总的来说,调整饮食结构,加强锻炼,不管是对脂肪肝还是胰腺炎的患者来说,都很有必要。 7月24日,人民日报一篇夜读写道,“认真锻炼,定期体检,每天坚持做一些运动,不断增强自己的免疫力……你的健康和快乐,比什么都重要”[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是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可以看到,现代医学模式将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简单来说,现代医学发展较快,可以基本满足人们日常的医疗需求。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锻炼;定期筛查,不因问题小而忽视健康,早筛早诊,及时治疗。健康的身体才是创造财富、享受美好生活的支撑。 参考资料: [1]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763083 [2]https://mp.weixin.qq.com/s/Hp8k7uloLi6mec3z3N15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