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D大咖谈】董千铜主任:MRD在胃肠肿瘤诊疗中的临床价值发表时间:2024-01-03 12:06 董主任介绍,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异质性强、侵袭性高和分子分型复杂等特征。绝大部分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我国胃癌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在根治性手术后复发率又较高,目前缺乏精准的随访和监测策略。基于液体活检ctDNA监测MRD评估术后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已在包含胃肠肿瘤的多种实体瘤中得到证实。 前有“ctDNA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作用及帮助辅助治疗决策”被纳入肠癌指南共识,现在国内首部胃癌MRD临床应用及专家共识的发布,比如“推荐采用多基因 panel检测以稳定检出外周血等体液中ctDNA变化。”“对于围手术期的胃癌患者测序深度需要>3万×”,该共识的制订将推动胃癌MRD检测与临床应用的规范化,为肿瘤患者精准的临床随访监测策略及治疗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规范操作流程。 董主任为此作出了解答:首先,就是预测术后复发风险,一般是患者术后5-30天建议术后初次血液检测。MRD阳性患者往往比MRD阴性患者复发风险高得多,有的甚至是100%复发。其次是纵向检测,就是MRD的动态监测。术后初次MRD血检似乎是提示生存结果的关键指标,但随着纵向血液动态监测次数增多,对于复发预测的精准性会进一步提高。比如,纵向检测连续ctDNA阴性提示复发风险低于单时间点检测,似乎具有最佳生存结果,而那些MRD持续阳性的患者可能预后情况不容乐观。 其次,接受新辅助治疗局部进展期的胃癌患者,术前MRD的监测可以预测病理反应和降期效果,使得治疗更为精准。 最后是疗效评估,除了前面提到的“在晚期患者治疗过程中动态评估治疗效果和耐药”,对于术后接受辅助治疗的患者而言,辅助治疗前检测到ctDNA但在辅助治疗后无法检测到的患者,生存结局可能具有更好的改善,而治疗前后MRD持续阳性提示治疗耐药。 MRD检测现在正逐渐改变肿瘤治疗格局,可预见该检测技术在临床实践中会逐渐成为常规检测项目,为广大肿瘤患者带去生存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