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盟官方宣传,将正式对中国公共采购医疗器械展开调查,以确定欧洲供应商是否获得了公平准入。消息一出,随即引发了国内轩然大波,引发了关于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待遇大讨论。
与此同时,我国多家出口欧盟医疗器械企业股价应声下跌,但多家头部企业回应口径几近一致,“影响不大、支持国家政策”。
在欧盟的声明中,其列举了欧盟委员会怀疑不公平偏袒中国投标者的多种方式,包括“国产支持”政策、进口限制、低价招标等。外交部随后立即回应,我们敦促欧方恪守市场开放的承诺和公平竞争原则,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停止以各种借口无端打压限制中国企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积极鼓励“国产替代”,有外资企业在重重压力下选择退出中国市场的声音就络绎不绝。那么拉长聚焦来看,在医疗器械领域外资企业是否真的在加速撤离中国?
在过去的十年间,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扶持,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经历了一个黄金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多个关键领域如冠脉支架、药物球囊、心电图机、超声诊断仪、骨科植入物、医用影像设备和生化试剂等,逐步突破多项技术壁垒,基本实现了国产产品的替代,国产化率超过一半。
在冠脉支架领域,曾经由强生、波科、美敦力等国际巨头主导的市场,在2020年国产化率超过了70%,在2021年的集采中,多家国产企业中标。在创伤类骨科市场,史赛克、捷迈等跨国企业曾占据主导地位,但到了2020年,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69.56%。
此外,国内企业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也开始挑战国际品牌。例如,东软、联影、宽腾、明峰等国产医学影像设备制造商开始与GPS等国际品牌竞争市场份额。微创机器人、精锋医疗、思哲睿等中国企业也在手术机器人领域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展开竞争,通过价格优势争夺市场。
在集采、疫情及医疗反腐政策下,有部分外资企业选择退出中国市场,引发了较大讨论。
- 骨科巨头ZimVie于2023年3月宣布将旗下脊柱业务完全撤出中国市场;
- 在中国,美敦力的呼吸机产品市场份额逐渐减少,他们也曾讨论过相关产品的本土化,但最终也没有实施,2024年初美国宣布退出全球呼吸机市场其中就包含中国;
- 其他一些外资医疗器械企业如“GPS”三巨头也面临着业绩下滑的问题。2024年第一季度,这些公司在中国区的业绩集体下滑,其中西门子医疗的中国区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4%。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提出5方面24条措施。其中,《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推进修改招标投标法,破除制约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参与招标投标的不合理限制。该方案包括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和外资项目清单,落实税收支持政策等内容。同时,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政府的工作任务之一是: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标准制定,推动解决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
在202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出台,被称为“外资24条”。该政策明确积极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了第七批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计划总投资超150亿美元。通过发挥这些重大外资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巩固外资基本盘。近日,中国美国商会发布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有50%的受访美国企业将中国列为全球首选或前三位投资目的地。中国欧盟商会调查显示,59%的受访企业将中国视为三大主要投资目的地之一。中国德国商会的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91%的受访德国企业表示将继续扎根中国市场,超过半数的受访德企计划未来两年内增加对华投资。
更多的国际机构和企业以实际行动表达对中国市场的长期看好。
麦肯锡认为,中国是全球范围内,为跨国公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的最大土壤之一。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Joe Ngai)称,“如果你正在寻求增长,那么我们的答案非常明确,下一个‘中国’,在中国”。
除了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多地也出台了相应的支持外资企业“国产化”定义,根据《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规定,进口产品是指通过中国海关进入中国境内且产地在境外的产品。对于外资医疗器械企业来说,在中国境内生产的医疗设备同样被视为国产产品,并享有同等的国产待遇。在最新政策指引下,外国投资者看到了中国政府营造公平、公正营商环境的决心,正在加快对中国的投资步伐。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24年1月,新设立的外资企业数量达到4588家,同比增长74.4%。在高技术制造业领域,引资额增长了406%,特别是在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引资额的增幅更是高达558.8%。
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全球医疗器械企业宣布加码中国。
2023年5月,西门子医疗全球CEO访华,宣布追加投资总计超10亿元,建设深圳研发制造基地。截至目前,西门子医疗实现影像设备全产品线国产化,供应链本土化率已超过80%。GE医疗同样在加速本土化进程。2024年5月,GE医疗宣布与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签约,加大投入3.8亿元,围绕工厂绿色升级、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意向。GE医疗向媒体透露:目前在中国销售设备的国产化率超70%,未来三年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将再翻一番。奥林巴斯在2023年4月24日在苏州工业园区签约并启动了其首个中国医疗器械产品生产研发基地项目。这标志着奥林巴斯正式落户中国,并将核心产品放到日本以外的地区生产。此外,在本土研发及生产的外资企业有同等取得“国械注准”的资格。同时,最新政策要求,“国械注进”类注册证被允许公平参与投标,意味着产品线丰富的跨国巨头将拥有更多优势,与国内的“国械注准”展开竞争。有报道指出,外资医疗器械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布局成为趋势,许多跨国公司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并推进本土化战略,以适应中国客户的需求并降低经营成本。
在全国范围内,允许北京、上海、广东等自由贸易试验区选择若干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等领域进行扩大开放试点。广州南沙开发区发布了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扶持办法,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以进一步吸引和扶持外资企业在华发展。这些政策共同体现了中国政府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和利用外资,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正如美敦力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马萨在3月份与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中的讲话,“今年是美敦力进入中国并深耕中国市场的第35年。作为在改革开放初期首批进入中国的跨国医疗科技公司之一,美敦力是中国医疗行业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确信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市场,同时中国还有望成为下一代医疗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据杰夫·马萨透露,美敦力计划进一步加大在华投资、新建创新中心,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产品。多家外资企业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医疗市场的魅力还在持续释放。